2017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:“博士村”打破“下沉螺旋”的啟示
申論部分不僅要多關注社會熱點,更重要的是勤動筆練習,并使用適當的教材提升自己,2017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用書中申論部分主要提供對申論的全面認識、提升申論應試能力、申論的應用文寫作以及相應真題演練,能夠助備考者一臂之力,切實增加申論科目分數。
仔細研讀下文>>>2017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:“博士村”打破“下沉螺旋”的啟示
據《錢江晚報》報道,浙江東陽市區(qū)往北25公里,有一個叫古淵頭的村子。從新中國成立后算起,這個村子走出了25名博士、202位高級工程師、副教授、教授和553位大學生。要知道,村莊總共只有2200名村民。學風興盛,耕讀傳家,昔日低調的古村落,近日因為央視《遠方的家》的一次報道“爆紅”。
區(qū)域之間、城鄉(xiāng)之間教育資源的失衡,讓“出身越差,上的學校越差,找的工作越差”的“下沉螺旋”成為一種堅硬的現實。在一些農民對“知識改變命運”缺乏價值認同的時代背景下,“博士村”的逆襲,無疑打破了“寒門難出貴子”的刻板印象。即使在“讀書無用論”甚囂塵上的今天,依然有一些農民樸素地相信“只要有一個上學的,這個家就有希望”。
對于許多農家子弟來說,“輟學—打工—結婚生子—打工”成為難以擺脫的宿命。出路單一化、人生定型化的他們,身不由己地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的一員。通過高等教育來實現向上的社會流動,對于他們來說太過遙遠。在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的教育競爭中,許多農家子弟過早地放棄、退出。
“博士村”的教育奇跡,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地村民對“知識改變命運”的價值堅守與文化傳承。伴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型,盡管大學生昔日的光環(huán)色彩逐漸褪去,但身邊的勵志樣本,依然能夠給“博士村”的村民形成一種強大的示范效應;一旦形成良性循環(huán),“博士村”的教育奇跡依然有被續(xù)寫的可能性。
當下許多村莊之所以對“讀書有用論”缺乏價值認同,既和地方文化中缺乏重視教育的傳統有關,也和角色扮演與心理預期之間的落差密不可分——農民也會進行成本與收益的算計與權衡,當熟人社會中的大學生過上了好日子,他們自然會相信“讀書有用論”;當身邊的大學生不能過上體面、有尊嚴的生活,難免會讓一些農民形成“上大學不如打工”的價值錯位。
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、突破階層板結的窠臼,需要撥亮高等教育這盞希望之燈。盡管這條“獨木橋”充滿悲苦與艱辛,但依然可以給農家子弟的人生提供更多的出路。“高考名村”也好,“博士村”也罷,“知識改變命運”為農家子弟提供了社會底層人群向上流動的希冀,讓他們?yōu)閿[脫宿命而不斷拼搏、奮斗。
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承,促進縱向社會流動,需要提升全社會對“知識改變命運”的價值認同。一方面,農家子弟的人生突破,需要佳話的激勵,需要“高考名村”“博士村”這樣的榜樣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希望與光亮;另一方面,只有評價機制更加科學、更加全面,城鄉(xiāng)之間在教育資源配置上更加均衡,農家子弟才會有更多打破“下沉螺旋”的機會。
更多湖南公務員考試資料及復習技巧,請參閱最新批次的湖南公務員考試用書 推薦閱讀
湖南公務員考試:申論熱點時評匯總 點擊分享此信息:
